后锂电池时代要来了镁锌钠电池受多国追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万辆和.2万辆,同比均增长1.8倍,月产销已接近40万辆水平。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认为,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全年总体销量有望达万辆。在受限于电池供应、芯片供应和产能限制的情况下,明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会继续增长到万辆。
新能源汽车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
随着新能源车行业的确定性增强和渗透率的快速提升,作为主要动力的锂电池的市场规模也在持续增加。
年1-10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累计.8GWh,同比累计增长.0%;装机量累计.5GWh,同比累计上升.1%。从增速上看,锂电池市场高增长时代已经开启,有机构预计,未来20年,全球电池产业的市值将达到亿美元。
产业规模化也促进了成本降低,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统计,从年至今下降幅度已超过87%。但这远远不够。
据国际能源署和彭博新能源财经发布的报告显示,经过模型测算,目前纯电动汽车前期购置成本和总使用成本仍比燃油车高。而电动车的主要成本集中在电池,这也意味着现阶段锂电池成本仍旧较高。
彭博新能源财经发布的年报告显示,锂离子电池目前的平均成本在美元/kWh。分析师认为,经过多年的降本,电池成本已到了一个比较瓶颈的位置。
该名分析师还认为,在新技术出来之前,电池的成本受基础元素材料价格的影响将越来越大。
据悉,锂电池原材料——锂、镍、钴的产地分布极度不均。其中锂矿资源主要分布在智利、澳大利亚、阿根廷、玻利维亚等国,全球储量1.28亿吨,资源量3.49亿吨;钴资源刚果(金)、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国最为富集,全球储量万吨,资源量万吨;资源多数集中在印尼、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古巴和菲律宾等地区,全球储量万吨,资源量2.61亿吨。但相关资源开发程度有限,供给量远低于储量。
从消费端来看,年全球锂(碳酸锂)消费量约40万吨、钴约17万吨、镍约万吨,且消费量呈持续增长态势。Protolabs的一份报告声称,到年,全球电池需求预计将增加14倍。
上游资源开发有限,叠加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导致原材料价格出现大幅上涨,电池价格也水涨船高。
截至11月底,电池级碳酸锂均价报达20.25万元/吨。若从8月涨价以来计算,电池级碳酸锂累计涨幅逾%;六氟磷酸锂市场主流报价在51万-57万元/吨左右,小部分散单商谈重心甚至上探至60万元/吨,相较于年初11万/吨的价格,涨幅高达.91%;动力型优等品磷酸铁锂均价在8.9万元/吨,价格相比10月同期上涨3.49%。
此前,有供应链内人士指出,国内一线电池厂,近期开始通知已签约定合约的客户重新协议价格,原则上报价拉升2成左右。该人士还透露,由于需求正旺,竞争对手短期追赶不及,厂商年报价预估将全面上扬。
在储能方面,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日本经济产业省的资料显示,想将其成本降到跟水力发电相当的每千瓦时2.3万日元的水平“是白日做梦”。
该新闻还称,围绕锂电池替代品的全球竞赛已经开始。
日前,印度Saturnose公司宣称,他们研制成功增强铝离子电池,计划在年正式推出全球首款商业级可充电铝离子固态电池。
外媒报道称,英国剑桥大学、丹麦及以色列的知名工科大学以及德国、西班牙的研究机构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E-Magic”正加快开发镁电池和锌电池。另有消息称,丰田北美研究所和美国休斯敦大学也在开发新型镁电池。
今年7月,宁德时代公司发布了钠离子电池,具备迄今全球最高的能量密度和超快充特性,并有望于年形成基本产业链。
锂电池“替代品”似乎层出不穷,但从另一方面来看,镁电池和锌电池发展并不成熟,在技术和材料上仍存在较多的问题,远谈不上大规模应用,锂离子电池至少在未来20-30年不会被取代。
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锂电池上存在较大的开发空间。业内专家认为,锂电池理论能量密度最高可达到Wh/kg,而目前采用高镍材料和碳硅负极的锂电池,最高单次能量密度仅在Wh/kg左右。欧阳明高院士表示,年后将出现第二代采用新型正负极材料的全固态电池,比能量会提升到wh/kg。
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实现低碳减排至关重要,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是下一步落实现低碳减排工作的重点之一。
为助力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加快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突破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汽车产业委员会、中国动力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联盟将于年12月20-21日举办“中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技术与市场年会”。
组委会联系方式:
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汽车产业委员会
动力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联盟
联系人:王鹏张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