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推成功人士最爱的中小学生最想知道的世

擅长临床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s://m.39.net/pf/a_9192406.html

今日推荐:《中小学生最想知道的世界著名沙漠》作者:胡元斌;李建学。搜索书名开始观看吧~

-----精选段落-----

美洲著名沙漠

索诺拉沙漠夏日晒旺酷热。此地的象征物性就是北美洲巨人柱仙人掌,它不是孤寂的栖木,专供荒漠上的兀鹫停歇。也是一座座蓄水池,构成的仙人掌丛林形成独特的生态环境,滋养着丰沛的生命。只要有短短数小时的一场雨,许多仙人掌就已长出新的支根来吸收水分。这种植物的触手竭力胀大,以容纳更多的液体。

在最干燥的5和6月,冬天所下的雨水早已荡然无存,此时北美洲巨人柱仙人掌和它们在南方的近亲,体型更大的仙人镜仙人掌,枝顶都长出了锦簇的花团,雪白的花朵中满是花蜜。这些花养育了鸟类、昆虫,甚至还有蝙蝠,它们则以传粉作为回报。接着花朵发育成多肉的果实,为鬣蜥和美洲小狐等更多种类的动物提供食物和水分,直到夏天雷雨季开始为止。

索诺拉地区冬天少见冰霜,每年的两个雨季又相隔半年之久,但却拥有如此多样化的动植物相,比起别的沙漠,几乎可以算是富饶了。在部分专家眼中,与其说这里是沙漠,倒不如说它就像墨西哥南端的亚热带荆棘灌丛,只是比较干燥一点。在面对严苛环境的生物体能够欣欣向荣,而不只是苦撑而已。这得利于索诺拉沙漠得天独厚的生态系统。

扩展阅读

巴塔哥尼亚高原是阿根廷和南美洲的重要地区。西班牙语中,“巴塔哥尼亚”是“巨足”的意思。年,随麦哲伦环球旅行到达今天里瓦达维亚海军准将城附近的意大利学者安东尼奥·皮加费塔,看到当地土著居民——巴塔哥恩族人脚着胖大笨重的兽皮鞋子,在海滩上留下巨大的脚印,便把这里命名为巴塔哥尼亚。巴塔哥尼亚高原,自然环境独具特色,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具有一定经济基础和巨大发展潜力。

蓝湖沙漠——拉克依斯

拉克依斯沙漠小档案

地理位置:巴西北部的马伦容州

面积:平方千米

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巴西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全球30%的淡水资源都储备在这。在这样一个国家我们居然也能找到沙漠,实在难以置信。

蓝色的沙漠

拉克依斯——马拉赫塞斯国家公园位于巴西北部的马伦容州,占地面积平方千米,公园内遍布雪白的沙丘和深蓝的湖水,堪称世界一绝。但为什么沙漠中又会出现蓝湖呢?这片沙漠与众不同之处就在它的降雨量,虽然貌似沙漠,但其年降雨量可达毫米,是撒哈拉沙漠的倍,雨水注满了沙丘间的坑坑洼洼,形成清澈的蓝湖。在干旱季节,湖水完全蒸发掉了。而雨季过后,湖中却不乏各种各样的鱼类、龟和蚌类,好像它们一直就没有离开过似的。对此有两种假设:一种说法是,它们的蛋或卵就埋在沙子下面,雨季来了,就孵化而出;另一种说法,是“不辞辛苦”的鸟类将它们的蛋或是卵一趟趟地带过来的。

每年的7月到9月大量的降雨将会在这片沙漠中营造出数以千计的大大小小的池塘。这些池塘小的好似水塘,大的就像湖泊。白色的沙,蓝色的水,让你不知道是身处沙漠中,还是海滩边。去那里游泳的话,相信没有人会和你抢游泳池,因为漫山遍野都是游泳池。听起来让人难以置信:在一个拥有世界上30%淡水资源和最大雨林的国家,我们竟然可以找到一处“沙漠”。

从空中俯瞰,连绵的沙丘就像起风的下午晾起来风干的一块块白色亚麻布。实际上,这片区域的名称——“拉克依斯马拉赫塞斯”,意思就是“马拉尼昂州的床单”。马拉尼昂州位于巴西东北部的热带海岸,座座半月形的沙丘就分布在这里。不论冠名如何,这里都是一片充满魔幻色彩的沙漠,一波波闪着微光的白色沙浪绵延铺展。雨水汇集成的耀眼的蓝绿色池塘中,游着银光闪闪的鱼群。牧羊人赶着羊群翻越高耸的沙丘,渔夫出海打鱼,为他们指路的只有天空繁星和沉船残骸中的幽灵。仍然被雨水浸渍的土地上,一条河流掺杂着来自附近森林中的单宁酸,在沙地上绘出大理石般的纹样。

这座面积平方千米的国家公园建立于三十年前,为的是保护这座奇绝的生态系统。就好像是巴哈马群岛海域如海市蜃楼般突然间出现在撒哈拉沙漠中央。只有在这片沙漠中,海市蜃楼才能成为现实。实际上,按严格标准来说,拉克依斯并不属于沙漠,马拉尼昂州联邦大学地理学家安东尼奥·科代罗·费托萨如是说。这片地区年降雨量大约厘米,而按照定义,年平均降雨量25厘米以下的才叫沙漠。是水造就了这片沙景。附近的两条河流——巴纳伊巴河和普雷吉萨斯河把内陆的泥沙携带至大西洋,其中大部分沉淀物都堆积在了园区70千米长的海岸线上。旱季来临的时候,尤其是10月和11月间,强劲的东北风把泥沙吹到远至内陆48千米的地方,目光可及的范围内,到处雕塑起高度可达39米的半月形沙丘。科代罗目睹了拉克依斯马拉赫塞斯永无休止的变迁,在某些区域内,沙丘每年可向前推进20厘米。“每年的景致都大不相同。”

令人流连忘返的美景

黎明时分,渔民骑着自行车,载着自己捕到的鱼外出,待售卖后好换回生活用品。车轮下的沙地在夜雨后变得坚硬,如波涛般沿车辙铺展。一天左右的时间内,沙丘就会变干,在风力作用下重新变换形态。

每一年,1月到6月的雨水填满沙丘间的山谷后,就会产生新的泻湖。这些短时间存在的水体,有的可达90多米长、将近3米深。7月初,泻湖水量最丰,内格罗河等河流穿过沙丘时,便把这些泻湖连接起来。于是,鱼儿得以沿水流迁徙至泻湖,在那里以其他鱼类或沙中的昆虫幼体为食。少数几种鱼类,比如南美牙鱼,甚至在旱季钻入泥浆冬眠,待到雨季来临再重新出现。雨季一旦结束,泻湖便开始在赤道炽烈的热浪中蒸发,水面下降的速度可达每月1米。这里的居民不只有鱼类和昆虫,还有住在沙丘周边村庄里的人类。90个男女老少定居于沙丘中的两座绿洲——凯马达多斯布里托斯和大拜沙,住在棕榈叶为房顶的土屋中。他们与沙丘一样,随季节改变生活轨迹。旱季里,人们养鸡与牛羊,种植木薯、大豆和腰果,并从园区的耀目沙地沿巴西东北海岸线铺展约70千米。沙丘附近的海滨旱化森林中采集毛瑞榈和巴西棕榈的纤维。雨季来临时,难以种植作物,于是沙洲居民前往海边,住在海滩上的渔棚里。他们把腌制和风干的大西洋大海鲢卖给商贩,再由商贩运到城里去卖。

年,马拉尼昂州首府圣路易斯与迅速崛起的城镇巴雷里尼亚斯(该镇利用其处于国家公园入口的位置进行发展)之间修建了高速路,从那时起,旅游业也开始扩张,现在每年造访公园的人数达到6万多,人们开着各种越野车在沙丘上兜风,令园区工作人员忧心不已。也难怪外人想要造访这片巴西最大海岸沙丘地带中的世外奇景,因为即便是那些对此地最熟悉的人,也会为其不断变换的美妙景观感叹不已。

天空之镜——乌尤尼沙漠

乌尤尼沙漠小档案

地理位置:玻利维亚西南部的高原地区

面积:1.2万平方千米

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乌尤尼无愧于世界第一大盐湖的称号,据说,这里的盐层很多地方都超过10米厚,总储量约亿吨,够全世界人吃几千年。

史前巨湖“残留”的风景

乌尤尼沙漠是玻利维亚的代表性风景区,位于,东西长千米,南北最宽处千米,总面积1.2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盐湖。盐原可以算是玻利维亚的标志性景观了。位处高原之中,沙漠广阔且近乎平坦,与天空浑然一体。沙漠中,有几个湖,由于各种矿物质的作用,湖水呈现出奇怪的颜色。四万年以前,这片地区曾是史前巨湖明清湖的一部分。之后,湖水干涸,剩下两个大咸水湖:普波湖与乌鲁乌鲁湖,以及两大盐沙漠,即乌尤尼盐原与科伊帕萨盐原,其中前者较大。从面积上看,乌尤尼盐原是美国博纳维尔盐滩的25倍。据估计,这里的盐量大约亿吨,目前,每年的开采量不到00吨。还贮有一亿吨锂,成为世界上锂储量最大的地区之一。

在两个湖水干涸后,剩下两个大咸水湖:普波湖与乌鲁乌鲁湖,以及两大盐沙漠,即“乌尤尼盐原”与“科伊帕萨盐原”,其中前者较大。后者是玻利维亚第二大盐沼,在奥鲁罗省和智利交界处,海拔3,公尺,面积2,平方千米。洛加河从西北注入,经拉卡哈维拉河与东面的波波湖相连。从面积上看,乌尤尼盐原是美国博纳维尔盐滩的25倍。据估计,这里的盐量大亿吨,目前,每年的开采量不到00吨。乌尤尼不愧是世界第一大盐湖,据说,这里的盐层很多地方都超过10米厚,总储量约亿吨,够全世界人吃几千年。当地人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不过这里的生存条件也相当艰苦:海拔高达米,一万多平方千米的湖区内无人居住,放眼望去四处光秃秃一片,几乎找不到辨别方向的参照物。湖水像镜子一样反射着太阳光,很多湖泊的水体由于湖底沉积的各种矿物质而呈现出奇特的颜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87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