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思拜向中国航天员致敬

天后,“太空出差三人组”终于平安到家!

北京时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海外专家学者和媒体表示,该任务成功是中国太空探索计划的重大胜利,将有助于推进中国空间站的长期发展和全面运营,希望中国能够分享在科研和技术方面所取得的突破进展,继续加强合作。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去太空出差这半年都干了些什么吧。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发射·交会对接

年10月14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公布。

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合影,左起叶光富、翟志刚、王亚平

新华社

年10月15日晚,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广场领命出征。

3名航天员在问天阁广场与欢送群众互相挥手致意

新华社

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工位点火升空。

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点火升空瞬间

新华社、摄影李刚

火箭飞行约秒后,二级游机关机,随后飞船与火箭分离,顺利将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飞船送入预定初始轨道,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1次飞行任务,第8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工程关键技术验证阶段规划的最后一次载人飞行任务。

神舟十三号对接天宫空间站后的四舱(船)组合体构型空间栈与空间站

6时56分,神舟十三号飞船以“自主快速”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对接口,与此前对接于核心舱前向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和后向的“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共同组成四舱(船)组合体。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实战进行径向交会对接。

进驻天宫

翟志刚指令长正在操作神舟飞船轨道舱钥匙手柄开门

BACC

年10月16日9时58分,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从先后开启飞船返回舱舱门、飞船轨道舱舱门、空间站节点舱舱门、节点舱双向承压舱门,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内。

3名航天员顺利进入空间站,正在寻找各自的收拾音装置

BACC

进驻核心舱后,3名航天员首先检查舱内环境,并寻找神十二航天员留下的收拾音装置,与地面建立建立音视频连线。

天地音视频连线

BACC

在随后的几天中,3名航天员分别打开了两艘货运飞船的舱门,开启了6个月太空出差之旅的序幕。

翟志刚和叶光富在天舟二号舱内整理货物

BACC

刚进入微重力环境的3名航天员,需要一定的生理适应时间。空间站从之前的无人状态转入有人状态,有大量的设置、准备工作需要航天员去完成。

去太空出趟差挺不容易的。三人组行李箱里都带了啥呢?其实和你在地球出差带的东西差不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三人组带了很多好吃的。

第一次舱外活动

年11月7日晚,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开始了本次任务中的首次舱外活动,翟志刚、王亚平执行出舱任务,叶光富留守舱内配合操作指挥。

王亚平身穿我国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成为中国首位实施出舱活动的女性航天员,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

站在机械臂上的王亚平

BACC

本次舱外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安装大、小机械臂悬挂装置与转接件。

中国空间站舱外设计有“天和”核心舱的大机械臂和“问天”实验舱的小机械臂,两条机械臂既可以独立工作,又可以串联组合成一条机械臂协同工作,拓展可达范围。

翟志刚正在安装“悬挂装置”

BACC

此外,本次舱外活动还进行了舱外航天服的典型动作测试,两位航天员依次按要求完成了一系列规定动作,并对测试过程进行了全程录制,进一步检验了我国第二代舱外航天服的功能与性能。

出舱时,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依次报告“感觉良好”,想必大家还记忆犹新。

“天宫课堂”第一课

相信大家对年神舟十号任务中,王亚平老师在“天宫一号”给大家带来的首次太空授课还记忆犹新。

年王亚平首次太空授课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聂海胜拍摄

这次,在更大的空间站、更优良的实验环境中,王亚平老师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科学知识。

年12月9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一讲准时开课。王亚平老师在翟志刚指令长和叶光富老师的配合下,向我们展示了空间站的工作生活场景和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

“天宫课堂”第一讲展示浮力消失现象

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

“天宫课堂”第一讲展示液体表面张力

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

第二次舱外活动

年12月26日下午,神舟十三号航天员进行了空间站第二次舱外活动。本次出舱任务由翟志刚、叶光富执行,王亚平留守舱内进行操作指挥。

神舟十三号第二次舱外活动精彩画面

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

本次舱外活动的主要任务是抬升“舱外全景摄像机c”。

日常活动合集

在忙碌的工作之余,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还拍摄了他们在天宫空间站生活的场景,以及他们在轨道上俯瞰地球欣赏到的太空美景。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拍摄的生活场景和太空美景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在太空量身高原来是在“天花板”上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新年

年元旦,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太空度过新年。

有趣的是,由于空间站大约每90分钟环绕地球一圈,航天员一天可以看到大约16次日出和日落。3名航天员也因此在太空中度过了16次年新年。

这一天还举办了京港澳天宫对话活动。航天专家和在天宫空间站的航天员与来自北京、香港和澳门的青年学子展开互动交流。

“太空画展”也在元旦这天办到了天宫空间站上

BACC

王亚平和她的女儿,隔空合唱了一首《小星星》。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还合唱了一首《听我说谢谢你》,送给了正在太空的出差三人组。

王亚平和女儿隔空唱歌

中国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

机械臂转位试验

年1月6日,空间站机械臂转位货运飞船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首次利用空间站机械臂操作大型在轨飞行器进行转位试验。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在机械臂拖动下以核心舱节点舱球心为圆心进行平面转位

新华社、拍摄郭中正

1月6日凌晨,机械臂成功捕获天舟二号货运飞船。6时12分转体试验开始,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天和核心舱解锁分离后,在机械臂拖动下以核心舱节点舱球心为圆心进行平面转位;而后,反向操作,直至货运飞船与核心舱重新对接并完成锁紧。

机械臂转位试验回顾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此次试验,初步检验了利用机械臂操作空间站舱段转位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验证了空间站舱段转位技术和机械臂大负载操控技术,为后续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积累了经验。

手控遥操作交会对接试验

年1月8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地面科技人员的密切协同下,在空间站核心舱内采取手控遥操作方式,圆满完成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交会对接试验。

遥操作模拟屏幕显示画面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试验开始后,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从核心舱节点舱前向端口分离,航天员通过手控遥操作方式,控制货运飞船撤离至预定停泊点。短暂停泊后,转入平移靠拢段,控制货运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精准完成前向交会对接。

手控遥操作交会对接试验回顾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手控遥操作交会对接作为空间站与来访飞行器交会对接的重要模式,是无人来访飞行器自动交会对接的备份手段。

此次试验,是首次由航天员在轨利用手控遥操作设备,控制货运飞船与空间站进行交会对接,初步验证了空间站与来访飞行器手控遥操作系统的功能、性能以及天地间协同工作程序的合理性。

春节

春节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节日,在太空出差的三人组也不例外。我们第一次看到了特别“装修”的中国空间站。

春节期间的天宫空间站,节日气氛浓郁

新华社

春节期间,航天员也各献才艺,节日活动丰富多彩。

叶光富表演吹葫芦丝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王亚平弹奏古筝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天宫课堂”第二课

年3月23日15时间40分,“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相互配合进行授课。

“天宫课堂”第二课的现场

新华社

航天员演示了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等,连新晋顶流“冰墩墩”也参与了!

第二课里的冰雪实验和液桥演示

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

科学实(试)验

神舟十三号任务期间,航天员还进行了数十项科学实验,并完成了几项国际领先的生命科学实验。

例如,通过编辑人体肾上皮细胞,将其转化成具有多种功能的干细胞,又将其分化成为心肌细胞。使蛋白发出荧光,观测收缩过程中钙信号的闪烁过程。这是国际上第一次在失重环境下观测到人心肌细胞的收缩过程。

失重环境下人心肌细胞的收缩过程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利用心肌细胞对重力敏感的特性,科研人员根据航天员在轨实验,观测比对心肌细胞在重力条件和失重条件下的收缩过程和特点,更好地解读失重对人体的影响。

了解航天员失重条件下的心血管变化特征,对大众健康、人类的再生与衰老包括人类的长寿和心脏病的发生等问题,都提供了非常好的实验模型。

叶光富正在操作细胞培养装置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中国科研工作者和神舟十三号乘组还完成了国际上首次皮肤干细胞长期失重条件下的悬浮培养实验。

皮肤干细胞培养装置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实验装置中存活着航天员在空间站培养的细胞,在细胞生存的一个月时间里,航天员对细胞进行周期性观察研究,并为这些细胞提供营养液、消化液等。

这为长期失重条件的细胞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平台。开展此类细胞空间实验,将有助于人类更好地认识生命。

空间站显微镜观察到的皮肤干细胞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工程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即将进入尾声,后续空间站任务将转入在轨建造阶段。

这是中国太空探索计划的重大胜利”

作为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发射的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此次飞行任务中实现了多个首次,不断刷新中国航天的纪录,展现了中国航天科技的新高度。

美国太空网站发文称,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是中国迄今在太空轨道上停留时间最长的一次任务,航天员王亚平成为第一位在太空行走的中国女性。三位航天员在为期半年的任务期间,进行了两次太空行走,完成了20多项不同的科学实验,并开展了两次“天宫课堂”,在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

年3月23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中学,学生收看“天宫课堂”第二课。新华社记者郝建伟摄

日本共同社16日对中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进行了报道,称3名航天员在空间站的核心舱“天和”舱进行了技术方面的验证等,中国反复进行航天员的轮换和物资补给,为空间站的运用做准备。

肯尼亚国际问题学者卡文斯·阿德希尔说,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完成是中国太空探索计划的重大胜利。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在太空科学方面的进步是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鼓舞。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新华社记者彭源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天体物理学博士布拉德·塔克近日在堪培拉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完成对于推进中国空间站的长期发展和全面运营很重要。此次任务表明,中国航天员有能力进行长期的太空飞行,未来的相关目标和计划“令人兴奋”。“希望在航天领域与中国加强合作”纳米比亚科技大学经济学讲师拉梅克·奥达达说,中国在空间站建设和太空探索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无与伦比”的,为人类探索宇宙贡献了中国力量。希望中国能够分享在科研和技术方面所取得的突破进展,继续与该国加强合作,“帮助我们培养自己的航空、航天人才,期盼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纳米比亚的宇航员能够登上中国的空间站。”北京时间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新华社记者刘磊摄事实上,中国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在航天领域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始终坚持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与俄罗斯、德国、法国、意大利、巴基斯坦等国家的航天机构,以及联合国外空司、欧空局等航天组织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在非洲,中国在纳米比亚建立的航天测控站是中国海外航天测控站中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测控站之一。在拉美,中国帮助玻利维亚成功发射通信卫星“图帕克·卡塔里”,使玻利维亚拥有首颗卫星……海外网友:致敬中国航天员在获悉神舟十三号乘组凯旋的消息后,海外网友们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好样的!这标志着中国太空探索取得新的成就,这也是属于全人类的惊人成就。”“欢迎回家!希望此次任务中的科研进展可以造福我们的未来。”“中国空间站激发全球特别是孩童和青少年的好奇心。向在太空生活和工作了半年的英雄们致敬!”“这是非同寻常的壮举。干得好,中国!请继续探索宇宙吧!”“这些航天员的经历太了不起了!全球有过如此经历的人寥寥无几。向中国航天员致敬,为他们感到骄傲!”心之所向,星辰大海虽然航天英雄们的征程告一段落但中国航天前进的步伐不会停止宇宙那么大让我们期待下一次的追“星”之旅!

来源网络综合

一键查询你想了解的疫情防控信息最权威信息发布即可全部拥有

↓↓↓

第一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