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模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如何
一、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模式的现状
拉美国家实行的新自由主义改革虽然使拉美经济逐渐走出了80年代的债务危机,但经济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改革的弊端在90年代也逐渐暴露出来,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社会矛盾日益突出以及各国频发的金融危机,使拉美各国进入21世纪后开始主动调整发展模式,寻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拉美各国在进行经济转型中,更加注重实用主义,这一阶段拉美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再具有特征鲜明的一致性的特征,而是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新自由主义改革弱化了国家的责任和角色,直到21世纪后,拉美国家才重新开始重视国家的作用,希望通过加强政府职能使经济和社会政策能够惠及所有民众,从而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公平。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拉美地区的政治形势有所改变,一批主张社会公平的左翼政党获得民众的广泛支持。这些左翼政党普遍反对新自由主义,从而使经济发展模式有所调整。
以年2月乌戈查韦斯就任委内瑞拉总统为标志,到年3月毛里西奥富内斯就任萨尔瓦多总统,拉美地区共有16个国家的左翼政党获得执政地位,这些国家的国土总面积和人口总数分别占整个拉美地区的80%以上及发挥市场机制调节经济的程度不同,左翼政府又细分为“温和左派”和“激进左派”。这些拉美左翼政党最初都是在“第三条道路”的名义下对发展模式进行探索,后来演变为反对新自由主义改革。“第三条道路”思想进一步向左转为“21世纪社会主义”。
1.“激进左派"政府的经济发展道路探索
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和尼加拉瓜等国政府属于“激进左派”。这些政府往往采取一种激进的立场和态度对待美国的霸权政策、新自由主义和全球化。在发展道路上,主要选择“第三条道路”,后来又进一步转变为“21世纪社会主义”。
2.“第三条道路”
“第三条道路”是在90年代新自由主义发展战略面临一系列挑战的情况下提出的一种发展战略。年,查韦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对新自由主义的“第三条道路”新战略。19世纪后半期,拉美曾经有过一个较长时期的“第三条道路”发展的历史,到20世纪新自由改革后,为了反对新自由主义,拉美又再一次出现“第三条道路”的思潮和战略,其中,查韦斯的“第三条道路”理论是这一思潮的突出代表。其核心思想是重新强调政府干预经济的作用,对战略部门进行国有化改革,政府提供更好地公共服务,强调社会公平。在具体实践上,查韦斯就任委内瑞拉总统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重新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加强对财政和中央银行等监管;进行土地改革;对石油等事关国计民生的企业国有化;调整经济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建立工人和农民合作社;维护低收入群体利益等。
3.“21世纪社会主义"
查韦斯的改革得到了委内瑞拉中下层民众的积极拥护,却遭到了国内既得利益集团和美国的强烈反对,“第三条道路”以失败告终。年,查韦斯进一步提出“21世纪社会主义”理念,就其主要内容而言,是清算新自由主义在委内瑞拉造成的各种灾难、探索国家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结果。作为一个逐步生成的过程,“21世纪社会主义”是对“第三条道路”的发展和超越。
该理论一经提出,受到了玻利维亚、阿根廷、乌拉圭、厄瓜多尔等国政府的积极响应,得到了社会主义国家古巴的支持。不过厄瓜多尔总统拉斐尔科雷亚德尔加也明确提出“21世纪社会主义讲的是一些观点,但并非模式”,“我们的社会主义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所有的国家都处于发展过程中,有些是发达国家,有些是发展中国家,它们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不可能遵循相同的教条或方法”因此,各国虽然都倡导“21世纪社会主义”,采取了一些相似的发展战略,但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在具体实施上有所区别。玻利维亚提出的“社群社会主义”、厄瓜多尔提出的“美好生活社会主义”都是“21世纪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落实到具体的经济政策上,各国普遍实行的措施有:第一,重启国家干预主义,由政府控制能源等战略资源部门,实施国有化。委内瑞拉查韦斯政府收回石油主权,对电力、钢铁、水泥、电信业和银行等战略部门实施国有化。厄瓜多尔科雷亚政府通过立宪确定政府对石油、矿、水、电信等部门的控制权,通过在重要领域实施国有化,逐步确立国有制的主导地位。玻利维亚莫拉莱斯政府实行能源国有化政策,由国家控制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运输、销售和出口。
加强政府对一些重要经济部门的控制,对铁路、矿业、电力、电信、水泥等部门实行部分国有化。第二,实行土地改革。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尼加拉瓜相继进行了土地改革,重新分配闲置土地,同时为所有耕种者提供司法保障,严厉打击强占土地行为,增加对农牧业生产部门投资。据玻利维亚官方统计,莫拉莱斯执政后的18个月内,政府已向农民发放了万公顷的土地证,一些闲置土地得到利用委内瑞拉颁布新土改法,征收闲置土地进行再分配。
同时继续推进农村和城市合作社建设。全国合作社的总量已经由查韦斯上台时的个发展到年年中的10.8万个,约有万合作社员工。第三,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实施反贫困计划。莫拉莱斯政府加大扶持贫困居民特别是老年人、妇女和儿童等特殊群体,为学生和孕妇等提供助学金和社会津贴化厄瓜多尔实行人力发展补助计划,对于比较贫困的工人,采取增加雇用时间的办法来提高工人收入。第四,重视工人权益,刺激就业。增加对本国劳动力的培训,以便更好地增加就业。
厄瓜多尔改革劳工合同,釆取灵活的雇佣时间,即按小时支付工人工资。玻利维亚采取设立创业基金、实习计划、提供小额信贷等方式来刺激就业。为了保障工人权益,政府颁布最高法令强制提高工资收入。年,莫拉莱斯通过一项最高法令,规定在经济增长超过4.5%的年份,年底应向工人发放3倍月薪。人均收入增长2倍多。经济的快速增长改善了民众的生活条件,中等收入群体有了大幅提高,收入分配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在减贫方面,各国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查韦斯执政期间,委内瑞拉赤贫人口比例减少了一半-玻利维亚的贫困人口比率由年62%下降至年的34.6%。尼加拉瓜的贫困人口下降明显,-年,尼加拉瓜的贫困人口比率由48.3%下降到24.9%。
二、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模式的发展趋势
年后,新的经济增长周期开启,拉美地区经济获得较快增长。根据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标》统计数据计算可知,-年拉美地区GDP年均增长率为4.21%,人均GDP年均增长率为2.97%o若扣除年因金融危机所致的短暂负增长外,-年拉美地区GDP及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08%、3.83%,处于较高水平。
在这期间,拉美国家的政局稳定,通过实施积极的社会政策,釆取促进就业、改善收入分配、减少贫困等措施,社会发展形势获得明显改观。但年后,受全球经济放缓影响,拉美地区的经济增势逐年下降,年整个地区的GDP增长率出现负增长,人均GDP增长率从年开始出现负增长,一直延续到年。-年经济虽然有所恢复,但增长缓慢,伴随着经济的增长放缓,拉美地区的政治局势也越来越不稳定。拉美国家对发展模式的探索仍在进行之中,未来仍有多种可能。
拉美国内政治动荡,通货膨胀严重,年年通胀率突破%,经济己经处于崩溃边缘。受国际油价下跌以及美元升值的影响,厄瓜多尔出口大幅下降,财政赤字增加,经济下滑。-年,人均GDP年均下降1.06%。年,莫雷诺政府进行社会福利改革时引发了社会内乱,石油价格下跌、地区形势不稳、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及委内瑞拉移民等都将成为未来厄瓜多尔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因素。
年莫拉莱斯修改玻利维亚宪法后,开始了以社群社会主义为核心价值的国家构建进程。但莫拉莱斯在年11月被迫辞去总统一职并流亡到墨西哥和阿根廷,国内右翼政党开始执政,未来玻利维亚的政治经济发展皆面临着不确定的因素。年奥尔特加政府推动社保制度改革,导致社会出现骚乱,且持续较长时间,动荡的政局导致尼加拉瓜的经济下滑,年GDP增长率较年下降了3.82%,年尼加拉瓜的经济依然未能恢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