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拉美地区概况和经济发展战略及变
引言
通常所说的“拉美”,是指除美国和加拿大以外的整个西半球地区,包括地处北美洲的墨西哥以及中美洲、加勒比地区和南美洲,其面积达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国土面积的两倍多),人口约5.9亿(年),有主权国家共33个、未独立的地区共13个。“拉美”的完整表述是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
据联合国《年人口发展报告》的资料,在全球48个人口高度发达的国家中,拉美国家占了6个(巴巴多斯、阿根廷、乌拉圭、智利、哥斯达黎加和巴哈马),其他国家均为人口中等发达国家。
除玻利维亚、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和危地马拉四国外,其他拉美国家的人口发展排名均在中国之前。中国排名为第87名。
年,拉美各国GDP总和已达到2.万亿美元。
20世纪90年代,拉美经济平均年增长率达3.2%,全世界平均增长年率为2.4%。近10年,流入拉美的外资累计达亿美元,年约达亿美元。世界银行预测,拉美今后10年有条件开始一个适度和持续增长的10年,增长年率可保持在3%~3.3%。
拉美是世界上债务负担最重的地区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曾爆发过数次严重金融危机,大多是由债务危机引发的。年,拉美地区人均负债美元,其中墨西哥、加勒比和中美洲地区为美元,安第斯共同体为美元,南锥体地区为美元。
政府危机、社会动荡、游击队、金融灾难以及通过武力寻求出路的可能正在拉美重新出现,此外,还有反复出现的贫穷问题、经济增长未能实现公平的问题,以及一体化未能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等问题。
世界银行的资料称,拉美和加勒比地区5亿人中,有1/3的人处于贫因状态。7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其中1/4(约万)生活在贫民窟中。阿根廷年人均产值为美元,但年贫困人口增长了70%,全国万人中,穷人有万。
拉美6个最为重要的国家(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智利)中,只有墨西哥和智利的经济发展方向比较好,其他四国都有较多的问题。
拉美经济发展战略及其变化
在现代历史上,拉美的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包括两大内容:一是从进口替代转向对外开放;一是矢志不渝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方向。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国际贸易受到严重影响,包括拉美国家在内的许多国家不能从国际市场上获得自己需要的商品。在这种环境下,拉美许多国家接受和实行了著名的进口替代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是历史的产物,它受到战后不断高涨的民族主义的推动;从国家干预等方面看,显然也受到凯恩斯学说的影响。
事实上,进口替代模式从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直到60年代中期这二三十年里的积极作用是不可否认的。经过20多年的努力,进口替代模式使墨西哥、阿根廷、巴西等国基本建立起相当发达的民族工业体系,这些国家的石油工业、钢铁工业、汽车エ业、化学工业、军火工业等以及大型设施已成为国家经济的支柱。
这些国家依靠自己的力量,基本上可满足国内的需求。可以说,进口替代与新中国成立后头20多年里长期实行的自力更生政策很相似,它功不可没。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发生了变化。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进口替代模式就不灵验了,它的弊端越来越明显。问题出在当时拉美的执政者们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没有与时俱进地调整自己的经济政策。
除智利外,多数国家闭关锁国的政策一直持续到80年代中期。严厉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不仅保护了各国落后的民族工业,使之生产成本高昂、经济效益低下,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性,而且也极大地限制了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拉美国家的出口产品以国际市场上价格越来越贱的初级产品为主,出口市场集中在北美和欧洲少数地区,而本地区的贸易规模则小得可怜。
结语
20世纪80年代爆发的金融危机,将拉美国家通上了改革之路。从此以后,拉美各国纷纷将自己的经济发展战略从进口替代的内向型转变为对外开放的外向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