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科战争南美洲的巴拉圭和玻利维亚都付出了
查科战争:南美洲的巴拉圭和玻利维亚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关键词:班加迪亚事件、埃斯蒂加里维亚当选总统
前因
班加迪亚事件:年,巴拉圭袭击玻利维亚要塞班加迪尔,班加迪亚事件成为了巴拉圭和玻利维亚导火线,随后查科战争爆发。
▲班加迪尔
后果
埃斯蒂加里维亚当选总统:年,由于在查科战争中指挥有当、战功显赫,将军埃斯蒂加里维亚当选巴拉圭总统。
▲埃斯蒂加里维亚纪念币
过程始末
一、玻利维亚挑起事端
年,巴拉圭和玻利维亚为争夺两国毗连的查科北部地区,双方爆发武装冲突。
最先挑起事端的是玻利维亚政府。不久之前,玻利维亚上校奥斯卡·莫斯科索在一次飞行中发现,在北查科地区的皮蒂安图塔,是一个建设堡垒的好地方,因为这里地形复杂,而且水资源丰富。奥斯卡·莫斯科把情况向政府汇报,玻利维亚政府命其去那里建设堡垒。
▲玻利维亚地理位置(黄色)
二、玻利维亚军队遭到重创
奥斯卡·莫斯科奉命率兵三百人占领皮蒂安图塔,但巴拉圭的军队早就对此地区有所观察,巴拉圭陆军中校埃斯蒂加里维亚接到玻利维亚的行军消息后,立即派斯卡罗内中尉等八十人前去刺探敌情,但玻利维亚军队来的人太多,斯卡罗内寡不敌众,被对方击退了。
气急败坏的埃斯蒂加里维亚下令,必须夺回皮蒂安图塔,巴拉圭还派出迫击炮部队协助,对占领高地的玻利维亚军队展开炮击,玻利维亚军队遭到重创。
玻利维亚总统萨拉曼卡决定以牙还牙,随即调派更多部队支援前线,经过数次较量后,玻利维亚轻易地占领了科拉莱斯、托莱多、波克龙等战略要地。此时的巴拉圭兵力不足,玻利维亚一方取得战争优势。
北查科被占领的消息,引起巴拉圭举国哗然。埃斯蒂加里维亚接到政府命令后积极备战,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就迅速集合了近两万人的兵力。埃斯蒂加里维亚挑选精兵强将,组织了八千人的冲锋团杀本敌营,不但收复了皮蒂安图塔,还占领了本属玻利维亚的要塞阿尔赛。
▲反映查科战争的海报
三、埃斯蒂加里维亚继续穷追猛打
埃斯蒂加里维亚乘胜追击,继续将战争战线向前推进,此时玻利维亚军队已经占领查科地区多时,但由于查科位于高原地带,玻军士兵不适应查科潮湿阴冷的恶劣天气,驻扎不久后,军中疾病蔓延,加上资源匮乏和巴拉圭军队的强烈袭击,玻军感到力不从心,士气大为低落。
面对战况失利,玻利维亚政府急忙更换指挥官,委任德国指挥官汉斯·孔特为将,并大量召集国内男子入伍参军,以此补充伤亡兵力。巴拉圭军队也在埃斯蒂加里维亚带领下积极备战。
这一年冬季,双方士兵共两万人在一个名叫“七千米”的开垦地展开了较量。可惜玻利维亚军队人数虽多,但战备工具极其短缺,加之孔特为人高傲,认为自己是欧洲将领,收拾拉美军官易如反掌,在战斗中误判巴拉圭军队行动方向,玻利维亚在战役中损失了两个师。
埃斯蒂加里维亚继续穷追猛打,经过了数次角逐后,孔特的兵力已锐减到三万人。颜面尽失的孔特准备放手一搏,他决定偷袭纳纳瓦和曼努埃尔-冈德拉两处要塞。
克埃斯蒂加里维亚早就有所准备,他修建了堡垒并成功守住要塞,随后因战功被巴拉圭政府任命为准将。
▲查科战争
四、查科战争结束
战斗胜利让巴拉圭军队士气大涨,埃斯蒂加里维亚以纳纳瓦为阵地,先难夺得阿利瓦塔、马萨马克莱等地,孔特一方损失惨重,大多数玻军阵亡沙场,玻利维亚只剩下一个师的兵力。
巴拉圭和玻利维亚战争早就引起国际注意,在战斗马上要见分晓时,国联查科委员会号召双方停战,但短暂的和平只维持了数十天,巴拉圭将军埃斯蒂加里维亚就在稍事休整后,对玻利维亚的巴利维安要塞发动进攻。
面对巴军步步紧逼,玻利维亚政府再次更换指挥官,任命佩尼亚兰达为将。巴军越战越勇,数次猛冲玻利维亚防线,玻利维亚也不甘示弱,殊死抵抗,战场成了焚尸炉。
埃斯蒂加里维亚带领巴军乘胜追击,玻军败退至安第斯山脚下,此时的巴拉圭军队也同样损失惨重,由于战线太长,已无力向玻利维亚本土发起最后的进攻,双方最终决定在阿根廷和谈。
这样一来,查科战争结束了,战争虽然以和谈收尾,却实际以巴拉圭的“胜利”告终,巴拉圭占据了北查科百分之九十的领土,领土和资源得到了极大的扩张。
▲查科战争获得调停
结论:
查科战争是二十世纪南美最血腥的战争,巴拉圭和玻利维亚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数万人丧身战场,大量资源被消耗,英美等资本主义乘机加大了对南美洲的控制。
《世界上下五千年》《中外战役大辞典》《巴拉圭通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