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红柿越来越难吃了背后隐藏着整个人
现在大规模密植的西红柿,从苗开始就注入调节剂(激素)促进生长,后期再催熟,大大缩短了植物整个的生长期和果实成熟期。然而,化肥、农药和激素的使用会大大冲淡西红柿原有的风味。于是,农业育种家在品种选择上便向这方面努力,在纷繁多样的西红柿品种中,将小而丑的品种逐渐淘汰掉,最后就形成了我们现在食用的这样又大又好看的西红柿。
文︱魏延安共青团陕西省委农工部部长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西红柿炒蛋作为中华经典名菜长盛不衰,可见西红柿在日常饮食中的重要地位。
可为何现在的西红柿越来越难吃,缺少西红柿特有的口感和本真的香味呢?
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刚从超市买回来的西红柿放在桌子上,不小心碰到地上,却毫发无损。
甚至有时候将西红柿抛起来,掉在地上滚来滚去停下,最后仍然完好!
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有时回忆起以前的西红柿,那是在自家院子里栽种的:皮薄、汁浓,味好,都能当水果吃。
这不禁引发了我们的思考:现在的西红柿到底怎么了?
1
这样的西红柿,是我们自己选的!
西红柿最早起源于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地带,在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地,至今还有大量的野生品种分布。
早在15世纪末,印第安人最早开始种植西红柿。
18世纪初,西红柿传入欧洲,西班牙殖民美洲大陆时,开始作为食物从墨西哥传遍全球。
西红柿基因可以控制西红柿的颜色、形状和大小。现在我们在农贸市集上看到多种多样的西红柿,但是,实际上,这还只是西红柿基因组中很少的一部分——现在我们所种植的西红柿品种西红柿基因池的5%都不到。
由于人们很在乎“颜值”,喜好又大又美的西红柿,消费者的喜爱,自然就成为生产者跟进的方向。
于是,农业育种家在品种选择上便向这方面努力,在纷繁多样的西红柿品种中,将小而丑的品种逐渐淘汰掉,最后就形成了我们现在食用的这样又大又好看的西红柿。
然而,这样的选育并不会让西红柿变得味道更好,甚至可能还与美味相互矛盾。
比如说,有一个名叫SlGLK2的基因,现在我们在超市里看到的常见西红柿品种都携带它的突变体。这个基因原本的作用是在发育的果实中促进叶绿体的生产和分配,而突变使基因失活。这个突变使西红柿果实的颜色变得非常均匀,因此它被选育者看中了。
但同时,这对糖分和香气物质的生产却是不利的。
相比左侧,选育者更青睐右边这样颜色十分均匀的果实,但这却对风味不利。(图片来源:果壳网)
需要明确的是,现代西红柿品种所缺少的这些风味并不是在一次选育中突然丢失的,而是逐渐累积的结果。
2
我们只能吃“硬西红柿”?
除了“颜值”,让我们选择“硬西红柿”的更重要因素是规模化农业对经济效益的追求。
为提高效益,就必须提高产量,所以必须加大化肥、农药的使用量。
而且,现在大规模密植的西红柿,从苗开始就注入调节剂(激素)促进生长,后期再催熟,大大缩短了植物整个的生长期和果实成熟期。然而,化肥、农药和激素的使用会大大冲淡西红柿原有的风味。
此外,西红柿长途运输与保鲜也迫使我们不得不适当提前采收西红柿,而且要想方设法让西红柿的表皮长得再厚一些、再硬一些,果实里面的汁液少一些。
如果不选择表皮比较厚的品种,在运输中就容易破损;如果不早点儿采摘,在运输中也就很容易腐烂。
由此看来,工业化的农业生产方式正在改变我们的食物体系。
其实,自现代农业加速工业化以来,伴随而来的规模化弊病也受到大家越来越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