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奥威尔一生从未去过苏联,却是世界上
提起乔治·奥威尔,很多人都不了解,但是如果提起他的著作《》和《动物农场》,相信喜欢读书的朋友一定会恍然大悟:哦,原来是他啊!
作为文学史上最经典的反乌托邦小说,《》给奥威尔带来了数不尽的美誉。
乔治·奥威尔出生于印度,3岁时回到了祖国英国。在英国,奥威尔学习优异,凭借奖学金进入了伊顿公学。
伊顿公学是英国的传统贵族学校,学生都是非富即贵。在这群贵族学生中,奥威尔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毕业后,奥威尔的同学大部分去了剑桥深造,而他却去了缅甸当警察,一去就是5年。
那时的缅甸属于英国的殖民地,但是英国人在那里作威作福,奥威尔难以忍受,于是愤然辞职,将缅甸的所见所谓写成了《缅甸岁月》。
回到英国后,奥威尔在英国、法国进行了长达4年的流浪生活。
打零工,住收容所,典当财产,他过得日子是有上顿没下顿,今天有饭吃,明天可能就要去拾荒。
这样落魄的生活,给他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年,奥威尔写下了《伦敦巴黎落魄记》。
年,他为了体验生活,亲自到煤矿跟工人一起工作生活。然后写下了小说《通往威根码头之路》。
50年后的中国,有一个作家为了体验生活,也亲自下煤窑
干活,他的名字叫路遥,他的作品叫《平凡的世界》。
在《通往威根码头之路》的最后,奥威尔在文章中表明了自己社会主义的信仰。
在西班牙发生内战时,他毅然投身西班牙共和军,与当地政权交战。
此时的奥威尔,像极了在玻利维亚的切·格瓦拉。
战后,他将这段经历写在了《向加泰罗尼亚致敬》一书中。
二战时,他随部队一起开拔战场,做随军记者辗转欧罗巴大陆,见证了一场场史诗战役,见证纳粹德国从不可一世到被分隔为东西两国。
在战后,奥威尔写下了他最为著名的两部作品《动物农场》和《》。
《》是世界上好评度最高的小说之一,但喜爱它和憎恨它的人一样多
《》在读者群体中有着很高的人气,20世纪最好的小说中就有他,评排行版的编辑认为这本书位列第13,但是很多读者却将他放在了第6位。
在美国,有些家长反对这本书,认为他“亲苏”。但是谁也想不到,在苏联,这本书居然是禁书,当局认为这是一本“反斯大林”的读物。
《》是一本描绘未来集权社会的小说,在书中世界被三个超级大国所瓜分——大洋国、欧亚国和东亚国。
三个国家之间的战争不断,国家内部社会结构被彻底打破,均实行高度集权统治,以改变历史、改变语言、打破伦理道德。
主人公温斯顿所在的大洋国的领袖叫“老大哥”,他每天都会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每家的电视机都有“监视”功能,监视着国内的每一个家庭。
温斯顿的工作是篡改国家的历史,但是他有着独立思考精神,所以对领袖“老大哥”产生了怀疑,并与同事相恋。
后来温斯顿加入了一个反抗“老大哥”的组织,结果被思想警察给钓鱼执法,在经历一系列的虐待和洗脑后,温斯顿最终屈服于“老大哥”,成为了一个没有思想,没有自由,只会喊“我爱老大哥”的行尸走肉。
《》中的故事,像极了被阴云和白色恐怖笼罩的苏联,思想警察就像克格勃,隐藏在每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
正因如此,作家阑夕称赞他:乔治·奥威尔的一生其实从未去过苏联,但他却是世界上最了解苏联的人之一。
出自阑夕:《疯狂动物城的三个谎言和一个事实》
如果你还没有读过《》,那么我推荐你读一读。
《》既可以说是一部惊悚小说,爱情小说,预言小说,也可以是一部反乌托邦式的辛辣讽刺小说。
这本书不仅具有时代意义,它也经受了时代的考验,对现今社会也有现实参考意义。
在西方的学校中,教育者们借书中的内容来教授学生如何辨别极权主义。
如果你对反乌托邦感兴趣,如果你想了解“老大哥”和“思想警察”,那么《》是你不容错过的经典著作!
点击下方商品卡,即可购买!
政治讽刺小说精装书原版无删减正版一九八四乔治奥威尔全译本中文版傅霞译世界名著京东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22购买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