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住国产电池命门的锂资源,一吨价格超20
文/有鱼审核/张子扬校正/知秋
近两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大规模扩张,让锂电池也成为热门“赛道”。
卡住国产电池命门;
据笔者了解,此前锂电池主要应用在手机、笔记本电脑等3C数码产品中,但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爆发,市场对锂电池的需求也逐年增加。
据悉,锂是锂动力电池最关键的材料,而锂动力电池又是新能源汽车中的核心元件。因此,在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全球锂资源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给出的数据,全球已探明的锂资源量在万吨左右。因为锂资源有限,而新能源汽车产业对动力电池的需求还在不断增加,短期内锂资源供应紧张的问题并不会缓解。
国际能源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仅靠现有和在建的锂矿生产项目,到年全球将出现50%的锂需求缺口。
在锂资源供需失衡的情况下,锂电池原材料的价格不断上扬。
第一财经报道称,11月25日电池级碳酸锂已经连续3天报价突破20万/吨,创下历史新高。作为对比,在去年同期,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为4.35万/吨。
中国储量仅占7%;
而锂资源供需紧张,价格不断上涨,这对我国相关产业的影响严重。要知道,我国是全球排名第一的锂资源消耗国,有70%的锂电池都是由中国企业生产。但遗憾的是,我国境内的锂资源储量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美国地质勘探局统计的数据显示,全球已经探明的锂资源储量,有近6成位于“锂三角”地区,也就是阿根廷、智利和玻利维亚,有22.3%的锂矿分布在澳大利亚。
而中国境内所拥有的锂矿资源仅占全球的7.1%。而且,中国盐湖的禀赋较差(镁锂较高,杂质成分相对较多,或地理位置不佳)。
据悉,采用常用的沉淀法并不能很好地将镁离等伴生离子去除,再加上我国盐湖地区的地理位置偏远,且海拔较高基础设施条件差,开采难度大,短期内国内盐湖提取锂的供应量有限。
因此,我国的锂资源进口依赖性很强,国泰君安证券的报告显示,中国70%的锂资源都需要进口。
而锂资源的供应紧张,必然会给锂电池的生产带来挑战,进而卡住国产电池的命门,这对我国相关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来说显然不是一件好事。
锂资源争夺战打响
无论是为了保障材料供应,还是抢先布局,目前全球矿业生产商都起了抢购锂资源的心思,紫金矿业、盛新锂能、赣锋锂业,甚至动力电池厂商宁德时代,都纷纷出海抢“锂”。
其中,赣锋锂业今年以来拿下多个锂矿项目,如今已经坐拥万吨锂资源。但即便如此,赣锋锂业仍然不满足,在今年11月又截胡了宁德时代看好的加拿大千禧锂业。
如今锂资源“争夺战”仍然在继续,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但靠“买买买”,就能解决目前锂矿资源供需紧张的问题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相关企业获得了锂矿资源,但也需要时间开采,而且开采成本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短期来看,“买买买”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不过,长期来看,各大厂商抢夺锂资源的确有利于掌握锂资源供应链,争取更多话语权,同时确保未来锂资源的价格平稳。
目前,除了新能源汽车持续景气带动锂消费外,全球储能电池和小型动力电池对锂资源的需求也在增长。因此,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锂资源供需紧张的问题恐怕都不会有太大的改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8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