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价格疯涨背后,车企与电池厂商正在全

「本文来源:中国汽车报」

全球汽车行业电动化转型对于动力电池的需求急剧增长,叠加新冠肺炎疫情这只“黑天鹅”,以及上游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无论是动力电池厂商,还是整车企业,都在加速介入对上游资源的争夺战中。

(图片来自:彭博社)

近日,加拿大锂矿公司MillennialLithium发布声明称,已与中国电池厂商宁德时代达成最终协议,后者将以3.亿加元(约合人民币19亿元)收购Millennial的%股权,并替其向赣锋锂业偿还0万美元的合作终止费。对此,宁德时代表示,此次收购是公司供应链布局的重要举措,将进一步保障其长期稳定的锂原材料供应。赣锋锂业也发布公告称,Millennial已单方面终止与公司的要约收购合作协议,并向公司支付了0万美元的合作终止费。

宁德时代高价买矿

在这场两个多月的拉锯战中,由于宁德时代报价更高,赣锋锂业只差临门一脚的收购被截胡。据了解,今年7月,赣锋锂业发布对Millennial的要约收购公告,报价为每股3.6加元,交易金额不超过3.53亿加元。

赣锋锂业发起收购,主要是因为Millennial在阿根廷拥有两处世界级锂盐湖项目,即PastosGrandes锂盐湖项目和CauchariEast锂盐湖项目。其中,根据年Millennial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的评估,PastosGrandes锂盐湖项目推测资源量为79.8万吨碳酸锂,目前规划了每年2.4万吨碳酸锂的产能,尚在建设中。CauchariEast锂盐湖项目目前处于勘探初期。阿根廷和玻利维亚、智利并称为“南美锂三角”,且阿根廷政府相对而言对外资更友好,鼓励各国资本投资锂矿。

PastosGrandes锂盐湖项目(图片来自:Millennial)

眼看双方即将在合同上签字盖章,Millennial突然在9月8日表示,收到一家中资企业每股3.85加元的“更优报价”,这就是宁德时代。

对此,真锂研究总裁墨柯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宁德时代肯定要布局锂资源,因为其电池体量已经相当大了。出于资源保障的考虑也要入手锂资源,就像整车厂商纷纷建立电池工厂一样,因为需求量大。现有锂资源企业中,没有被资源巨头所参与或掌控的企业已经不多了,在这种情况下,宁德时代选择加价,从赣锋锂业手中把Millennial夺过来。”

在宁德时代提出更高报价后,Millennial通知赣峰锂业可修改报价。不过,赣峰锂业考虑后决定不上调报价,就此放弃竞购。“赣锋锂业收购Millennial,还是要考虑投入与产出,如果价格过高可能会没有足够的回报。而宁德时代考虑的已经不是投资收益了。像宁德时代这样的企业,肯定要尽可能对外购买锂资源,但万一在购买过程中不太顺利,如果自己有工厂则更有保障,也就是说,从战略保障的角度考虑,其不会太在意是否价格买高了。”墨柯告诉记者。

全球矿产抢夺战升温

Millennial争夺战的背后,是相关企业努力向动力电池全价值链发展,以提升锂、镍、钴等关键上游资源的保障能力。尤其是今年原材料价格集体上涨,进一步刺激竞争白热化。Wind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已突破17万元/吨,年初至今累计涨幅超过%,其中近两个月涨幅超过90%。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特意指出:“工信部将与相关部门一起加快统筹,提高锂、钴、镍等关键资源保障能力。”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增,引发了对动力电池的火热需求,尤其是宁德时代。年,全球每4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搭载宁德时代动力电池。韩国调研机构SNE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达GWh,同比增长2.4倍。其中宁德时代以30.3%的市占率居首。

布局锂、钴、镍等关键资源,已经成为宁德时代、赣锋锂业、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企业的常规操作。其中,宁德时代于年3月通过全资孙公司加拿大时代持有北美锂业43.59%的股权;年4月通过加拿大时代参股北美镍业,持股25.38%;年9月通过香港时代认购澳大利亚锂矿企业PilbaraMinerals公司1.83亿普通股,占总股本的8.5%;今年9月宣布拟在江西省宜春市建立锂电池生产基地,而宜春被称为“亚洲锂都”。赣锋锂业近年来也在四处收购,除了国内,还在阿根廷、澳大利亚、爱尔兰等地购入锂矿资源。

镍方面,宁德时代、LG化学、SKI等一众电池巨头已量产供货高镍电池。作为全球第一大镍生产和出口国,印尼自年起禁止镍矿石出口,宁德时代、LG化学等厂商不得不前往印尼建厂。去年年底,印尼高官对外透露,宁德时代将在印尼投资50亿美元建设电池工厂,有望年投产。不久前,LG化学与现代汽车位于印尼的合资电池工厂开始动工,计划年投产。LG化学高管还于今年7月对外证实,计划与一家矿业公司组建合资企业,以提高电池正极前驱体用金属的采购能力。

(图片来自:路透社)

主机厂积极介入

当前,全球各大汽车巨头正在积极推进电动化转型,不仅是大众集团、戴姆勒、宝马等动作大的企业,就连此前有些犹豫的福特、Stellantis等也在重金投入。为了确保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的原材料供应,车企不仅是多选择几家供应商,同时迫切希望直接从矿商处采购资源。特斯拉CEO马斯克年对外放出风声,为了确保获得足够的电池,公司可能会进入采矿业。不久前,特斯拉与全球矿业巨头必和必拓签署了镍供应协议。

“电池需求量大的整车厂商,也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6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