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石油也搞OPEC,锂业三巨头能如
南美三国“抱团取暖”
据阿根廷外交部消息人士表示,阿根廷、玻利维亚和智利正在草拟一份文件,以推动建立一个类似OPEC的锂矿行业生产国组织,从而在锂矿价值波动的情况下达成“价格协议”,通过类似OPEC设定生产水平的做法来影响锂价。
实际上,上述三国的抱团计划酝酿已久,该想法最早于年提出,彼时阿根廷当局率先提出要与玻利维亚和智利结成联盟,以管控锂矿价格、防止锂资源开采过剩。但由于南美三国隔三差五就面临政局动荡的问题,锂矿版OPEC的计划不断搁浅。
自去年智利左翼政党联盟候选人博里奇当选智利新一任总统,其加强对矿产资源调控的主张可以说与锂业OPEC设立的初衷不谋而合,联盟计划的推进也迎来突破口。
确实从储量来看,南美“锂三角”的地位无可争议。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年全球已探明锂资源储量万吨,其中智利万吨(占比41.8%)、澳大利亚万吨(占比25.9%)、阿根廷万吨(占比10%)。
阿根廷国家矿业秘书处数据显示,阿根廷、玻利维亚和智利三国占全球已探明锂矿储量的近65%。
但从产量来看,澳洲锂矿的供应占据主要地位,其年的产量为5.5万吨,占全球产量的比重超五成,阿根廷和智利加起来的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32%。
动力何在?
下半年开始,全球贸易顺差国数量快速下滑。根据WTO商品贸易数据,目前已经公布7月数据的62个经济体中有21个顺差国,占比34%,处于历史较低位置;-20年平均有26个顺差国,占比42%左右。
欧盟、日本、韩国等资源稀缺型经济体陆续由顺差转为逆差,全球贸易顺差向资源国集中,挪威、加拿大、印尼等资源品出口占比在15%以上的国家顺差均有所扩大。可谓“时也势也”,“资源为王”的时代又来了。
这一背景下,也不难理解南美国家为何都想要紧紧抓牢手里下金蛋的“鹅”,进一步发挥矿产资源禀赋的优势,获取更大的利润份额,这对于经济长期低迷导致囊中羞涩的南美资源国家而言是急需的外汇创收来源。
但如上文所述,南美三国的储量虽大,但年产量却不具备主导地位,智利的产量还不及澳大利亚的一半,但三国外长还打着澳大利亚向南美联盟“价格趋同”的算盘,而现实是,今年以来屡屡成为锂价风向标的是澳大利亚锂矿龙头公司皮尔巴拉的锂精矿拍卖会。
在年之前,南美的产量还是可以与澳大利亚争一争的,但受制于国内锂矿开采的限制,南美每年新增的产量有限,变成了现在澳大利亚“一家独大”。
以三国中产量最高的智利为例,目前智利锂矿资源主要掌握在两家私营企业—智利矿业化工(SQM)和美国雅宝(ALB)手中,虽然手握锂矿,但两家公司实际的开采加工也是步步艰辛。
雅宝在年与智利签署的新合同中,被要求支付高达40%的特许权使用费,出口还需要政府机构的特别许可。
智利新任总统博里奇上台后,更是有意推动智利矿产国有化,并提高矿产开采特许权使用费,南美国家的政策走向也牵动着全球铜、锂等资源品的供给。详见《智利要搞“锂矿国有化”?锂矿供应再生变数》
根据全球在产及即将投产的盐湖和锂辉石矿石的排产情况,澳大利亚的锂矿仍将会是新增供给的主力军。
图:碳酸锂产能规划和投产时间
产量是定价权的基础
从OPEC的成立历史来看,其对油价的掌控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年代之前,世界大部分石油资源从勘探、开采、加工提炼到贸易完全被以美国为主的七大石油公司垄断,依靠政治和经济上的强势,以极低的租让费得以在全球主要产油地中东地区进行石油开采,美国是当时全球原油产量最高的国家,前苏联排名第二,随后是委内瑞拉和科威特,沙特原油产量当时只能排到第五,相当于美国产量的25%。
随着中东石油力量的崛起,产油国开始通过利润半分协议争取石油权益,年OPEC成立的初衷就是为了打破西方石油垄断,让石油定价权回到产油国手中,同时也希望通过协调统一的石油政策来维持国际油价的稳定。
进入70年代后,斗争焦点转向争取石油标价权、参股权和石油资源国有化,与此同时沙特产量快速增长,成为OPEC成员国中产量最大的国家,并一路赶超美国和苏联,奠定了沙特“老大哥”的地位。
但在页岩油革命之后,美国产量的提升一度削弱了OPEC的定价能力,国际原油市场逐步形成沙特、美国、俄罗斯三强争霸的格局。
产量是决定话语权的基础,原油市场如此,去年来风声鹤唳的天然气市场也是如此。年美国天然气产量超过国内需求量后,使得美国出现了天然气出口的诉求,也搅动了国际天然气市场的竞争格局。
尽管南美盐湖提锂的生产成本较低,但考虑到较长的建矿时间以及前期建设成本,以南美三国现有产量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既想夺得定价权,又想通过严监管牢牢把控住锂矿,什么好处都想占,也有可能哪边都讨不了好。
锂也不是“新石油”
一方面有了产量的基础才能“挺直腰杆说话”,另一方面原油市场之所以能形成OPEC这样的卡特尔联盟主要还是因为原油的消费属性较强,需求相对刚性,年疫情之前全球原油消费增长保持稳定,因而供给是决定原油价格的关键变量,OPEC也才得以通过产量的调控来左右油价。
但对于锂而言,情况可能有所不同。
虽说电动化是大势所趋,锂也被冠以了“新石油”的厚望,但在商品世界中,锂的存在感远不及石油。
从需求来看,燃料需求在石油需求中占据绝对重要地位,也决定了石油的消费更偏刚性,其次化工需求也是石油消费的重要部分。
而作为矿产资源的“新贵”,直至-年伴随着新能源车的快速导入,锂才开始作为关键金属成为资源品中的焦点。
目前锂的需求仍主要集中在电池领域,反映的是下游汽车消费的增长。众所周知,汽车属于耐用品消费,价格太贵了完全可以选择不买电动车。过去一年上游原材料价格的飙升已经冲击到了中游电池厂商的成本,同时也对下游主机厂的盈利和终端消费构成压力。
南美三国之所以有意愿去成立锂矿版OPEC,也是希望能够乘着电动车高速发展的东风,将手里的锂矿优势资源发挥到极致,从供给端出发,大赚一笔。
但就需求而言,相较于石油长期稳定的刚性需求,锂就差了些,不断下降的购车成本是电动车全面铺开的重要保证,如果上游原材料价格因“垄断”而持续坚挺,电动车的性价比起不来,下游消费者自然不会买单,需求不足上游价格再稳定也没有意义。
想要戴上“新石油”的王冠,锂可能还差了口气。
其实在金属矿产资源中,要建立类似OPEC的联盟本就困难。除了锂,智利在铜的储量和产量上也具有绝对资源优势,但这么多年了,也没见搞起“铜业OPEC”,工业金属的价格波动通常受供需两端共同影响,单单凭借供给的力量也很难完全夺得价格的绝对控制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540.html